• 网站支持IPv6
  • 溧水打造开心菜园巧解基层治理难题
    发布时间:2024-10-11 08:56  来源: 南京日报   浏览次数:  加载中......

    以“菜”为媒,“陌邻”变“睦邻”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胡英华  通讯员 李立 周颖 颜勤 张福敏

    今年中秋节,家住溧水区晶桥镇陶村社区安泰花园的居民们相互赠送节礼以表心意,他们送的礼物正是自己亲手种的蔬菜。

    “我家有120平方米的菜园,平时种一些时令蔬菜,自己家吃不完,就送一些给邻居和朋友。”62岁的陈敬兰昨天正忙着清理菜园,她说,秋天到了,准备再种一些萝卜和莴笋。

    在溧水,有1000多户居民跟陈敬兰一样,在小区附近有个“私家小菜园”,每天精心打理,种些时令蔬菜,享受田园生活。而这些“小菜园”,正是溧水创新基层治理的试验田。

    “菜园方案”破解困局

    陈敬兰家的菜园距离她所住小区只有一路之隔,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块一块的菜园用木栅栏隔开,里面种着红薯、青椒、茄子、黄瓜等十几种时令蔬菜,一派丰收景象。栅栏旁醒目的位置竖着“开心菜园”招牌。

    菜园的由来,其实源于令人头疼的问题。陶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光星介绍,安泰花园是拆迁安置小区,目前已入住2000多户,分别来自陶村、芮家等5个行政村,“村民们习惯了自己种菜,尽管住进了楼房,仍然割舍不了土地情怀,于是到处开垦种菜,有的在小区毁绿种菜,还有的甚至到山坡上垦荒,不仅破坏生态,还影响环境卫生,反复劝阻仍效果甚微,令人头疼。”

    如何彻底消除毁绿种菜现象,成为陶村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仙林经验’活动中,我们把这个难题列入问题清单。”曹光星说,社区通过党群议事会、入户走访等方式,认真调查研究,了解居民种菜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后,决定改变工作方法,变堵为疏。

    2023年7月,陶村社区启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镇农服中心、农路办、国土所、城管中队等相关部门到社区报到,通过多元协商议事最终决定:流转一块村集体土地,打造为“开心菜园”,专门给居民种菜,前提是把此前非法开垦的绿地复原。

    社区党员干部也来到菜园一线,建立了“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村组党小组”三级架构,进行多级联管,日常巡查;同时开展道路、灌溉、环境多个提升项目,2公里外的新桥河水经过3次翻水,引入菜园,保障了居民灌溉用水,此外还配有专职保洁员负责卫生。

    不断升级的小菜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居民,非法垦殖的菜园逐渐消失。第一块23亩土地分完后,村集体又流转一块23亩的土地,按每垄约40平方米进行划分,收取租金25元/年,共有约180户居民从此有了“私家菜园”。

    “菜园经验”复制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变为居民。陶村社区面临的毁绿种菜问题,也是大多数拆迁安置小区面临的共性问题。

    在石湫街道社东社区,石山东府安置小区是街道目前最大的安置房小区,计划安置居民3000户,目前已入住500余户,在首批居民入住前,就有居民陆续反映种菜需求。

    在去年溧水区“学仙林、办难事、解难题”基层治理攻坚案例分享会上,“开心菜园”作为优秀案例介绍心得经验。

    小菜园蕴含“大能量”。各街镇代表了解“开心菜园”探索后,既肯定其有力疏导、加强沟通的作用,同时又纷纷提出各种问题:“居民不守规矩怎么办”“管理费谁出,能收土地租金吗”“如何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在小菜园复制推广过程中,这些问题被一一解决,小菜园2.0版随之推出。社东社区通过协商回收安置房附近某企业租赁用地,平整复垦200亩土地,以“分”为面积单位进行划分,打造供居民种植的“小菜园”。

    “地怎么分、路怎么修、水怎么通,全由居民共同商议。”社东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兴宝介绍,社区紧抓“关键人物”做工作,由村支书、老党员、老队长组建了“为民解忧”服务队,走家串户听取居民意见,每户可以免费登记领取一分地种菜。

    在社东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大家共同拟定“小菜园”文明种植公约,居民按需认领,合理种植;同时建立“轮值园长”制度,由认领菜地的居民轮流担任“小菜园”监督员,配合网格员加强菜园管理,形成居民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2.0版方案吸取了1.0版经验,也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居民矛盾。”陈兴宝说,如今,菜园除了种菜,还成为居民遛弯休闲的好去处,社区计划根据居民需求,在菜园增加健康步道,打造菜地公园,让菜园变公园,既留住居民的乡土情怀,又能美化环境提升颜值。

    “菜园效应”持续释放

    “开心菜园”投用一年多以来,曹光星发现,菜园不仅消除了毁绿种菜的现象,还带来意外效果——居民们以“菜”为媒、以“菜”会友,原来天天相见的“陌邻”变成“睦邻”。

    “很多拆迁安置小区常见的邻里矛盾,熟络之后也都随之消解,社区氛围也热了起来。”曹光星说,去年社区开展了“种菜能手”评比,效果不错,今年正筹划小菜园卫生评比活动,对菜园进行提档升级,释放更多的“菜园效应”。

    面对市场物业管理难、物业费用收缴难、小区治理难“三大难”,洪蓝街道西旺社区的小菜园也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西旺社区党总支书记钱义涛介绍,通过为居民提供小菜园,社区赢得了居民信任,增强了与居民沟通的效果,再通过减免小菜园租金、优先选租菜园等方式激励居民交物业费等,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小菜园激活基层治理“大能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溧水多个镇(街道)复制“菜园经验”,惠及居民近2000人。

    一座座统一规划、规范管理的“小菜园”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集体的关系重新缔结,成为撬动社区基层治理架构的支点,助推小区实现从“无法管”到“有法管”,从“管不了”到“管得好”、从“没人管”到“自己管”的转变。溧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菜园经验”外,溧水还在智慧停车、惠民菜场、物业提升等方面也探索出一大批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书写了溧水新时代基层善治新篇章。


    来源:南京日报 2024年10月9日 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