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 警惕!已进入流行期,江苏疾控提醒
    发布时间:2023-08-10 10:32  来源: 健康江苏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当前,手足口病进入夏季流行期,且有高峰后移(既往流行高峰是5-6月份)。7月以来,南京市儿童医院一天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达到了200名。

    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所长、主任医师鲍倡俊介绍,6月底以来的监测数据显示,我省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超过前两年同期水平。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孩子为轻症,一般1周左右就会康复。

    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或黏膜疱疹,有时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肢体抖动、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危及生命。如出现以上疑似症状,需尽快前往医院,及时就医。

    出疹期症状

    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低热、疲倦、食欲下降、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泡,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或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或无皮疹。 

    手足口病的特点和危害

    传染性强

    患者、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隐性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经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感染。接触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被感染。

    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以3岁及以下发病率最高。

    控制难度大

    在学校、幼托机构等儿童集中场所常出现暴发。

    手足口病的日常预防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爱卫生

    目前唯一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为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但请注意,接种疫苗后并非万事大吉。可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高达20余种,如柯萨奇病毒A组(CVA)。所以在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还需注意家庭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培养幼儿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

    勤洗手

    成人也有感染肠道病毒的可能,不过多数为无症状感染。所以在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消毒洗手习惯的同时,也需规范自身行为,在外出后、接触儿童前、为患儿更换尿布和沾有排泄物的衣物后,均需洗手。

    饮食注意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加热后食用。

    居家卫生

    要注意幼儿的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肠道病毒惧怕紫外线和高温消毒,所以勤晒衣被也是一项有效预防措施。

    日常注意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更要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流行季节还应留心观察儿童的手、足、口、臀部等是否出现皮疹症状。

    增强免疫力

    在生活上,需要养成良好生活规律,要补充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预防手足口病15字口诀,你记住了吗?

    内容来源:健康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