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生沐、陈禄森代表:
现将你们在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对一般保洁村(撤并搬迁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区村庄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区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聚焦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区所有自然村“四清一治一改”工作已全部完成,村庄清洁类村庄、整治提升类村庄、美丽宜居类村庄均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目前,全区共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个,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413个。
二、目前存在问题
根据规划资源部门2019年版镇村布局规划,所有自然村被划分为5类,分别是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其他一般类、搬迁撤并类。按照该规划,我区共有自然村905个,其中集聚提升类130个、特色保护类71个、其他一般类231个、搬迁撤并类473个,无城郊融合类村庄。目前,我区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其他一般类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已实现全覆盖。全区搬迁撤并类村庄占比达52.3%,而市美丽办明确规定美丽乡村创建村不能是搬迁撤并类,很多搬迁撤并类村庄争取不到上级财政补助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周边建设过美丽乡村的村庄形成很大反差。
三、相关措施
(一)整合项目资金。今年开始,省、市都有和美乡村的创建行动,创建工作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省级和美乡村每村奖100万元,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每村奖补400万元左右,年底通过省、市考评验收后,镇(街道)、村社可利用省、市奖补资金对搬迁撤并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倾斜。另外,我区也已成功申报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涉及18个行政村(社区)、200个自然村,省级补助3000万元,可以解决部分搬迁撤并类村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问题。同时,各镇(街道)也可以积极争取水利、农路、公厕新建、村庄绿化、体育休闲设施等项目,不断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二)落实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经费。一是利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专项资金。市级补助10万元/村,调节因素补助(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和垃圾分类)4万元/村,区财政等额配比,目前已拨付1134万元。同时,区级对各村考核评比另安排奖励资金250万元,市财政也进行考核奖励。强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维护、村庄绿化、村级管护队伍建立、宣传发动、农户“门前三包”和美丽庭院创建等。二是落实污水设施维护专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对已建成污水设施的村补助每年每村3万元,每年投入约2000万元用于对污水设施的运维管理。
(三)完善管护机制。一是构建长效管护智慧平台。我区在白马镇先行先试,构建了全省唯一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智慧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实现日常工作留痕,落实数据建库,推动全民参与,全方位加强环境监管。二是全面推行“门前三包”制度。制定《溧水区农村“门前三包”责任制试行办法》,为每家每户划分卫生保洁责任区,对目标网格住户定期考核,排名靠前的给予物质激励。三是积极推行镇村共管制度。目前全区已基本取消第三方公司管护模式,交由村集体自行管护或镇(街道)成立的物业公司管护,既有效提高了管护水平,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本地村民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争取区级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加强工作监管力度,争取对较薄弱的村庄进行提档升级,确保我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水平再上新台阶。
再次感谢你们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关心、支持!也请你们一如既往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关心、支持,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更好的改进工作、服务“三农”!
南京市溧水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