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委员、张亚军委员:
现将你们在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10号“关于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推动溧水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我局坚持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主要开展工作如下:
1.创新平台建设。一是突出重点企业培育。2021年建立小升规培育库235家、省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库42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培育库162家,每月监测、滚动更新,全年新增亿元以上企业超40家;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26家,占全市新增数1/5以上,列全市第二;成功创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超历年总数。二是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化政策及资金配套支持,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2021年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创历年新高。
2.推进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产业链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动金龙客车开展客车轻量化项目研究,降低车辆能耗,提升整车安全性能。推动开沃汽车开展自动驾驶领域线控底盘技术攻关,实现了线控驱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线控驻车系统以及线控电器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实现了系统响应、精确控制、线控执行能力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3.营造一流服务环境。一是强化企业服务。制定出台制造业“双十条”等优惠政策,以政策激励企业发展。建立区、镇两级服务专员联动机制,1家企业配1名部门分管领导和两名服务专员,服务全区规上及规上培育工业企业600家,形成“闭环式”问题解决机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截至目前共走访企业1064次,收集问题535个,协调解决431个。二是强化政策扶持。2021年共兑付制造业各类奖补资金1.0293亿元,发放“紫金山英才卡”118张,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需求51人,今年已审核人才安居企业7家,协调79名人才申报紫金山英才卡,有效降低了创新成本、纾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明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与基础软件等领域短板,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大力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夯实平台、网络、安全以及智能装备等基础支撑,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承办单位:南京市溧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14日
张亚军、王淑娟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推动溧水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科技局深入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围绕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决策部署,聚焦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一是深入实施人才工程。2021年,区科技局推进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业南京”人才计划等各级各类人才集聚工程,入选人才数量创历史新高,共入选省“科技副总”9名、科技顶尖专家集聚计划1名、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7名、高层次创业人才计划40名(市级4名)。入选国家外国专家项目计划2项、省“引智计划”2项、入选市级“外国人才项目”1项、市引智计划2名。
二是优化人才保障服务。2018年,溧水区制定出台了《溧水区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办法(试行)》,为人才提供医疗、子女就学等保障服务;2021年,溧水区出台《关于做好紫金山英才卡有关工作的通知》,为人才提供就医、子女就学等一系列服务。2021年度溧水区共发放紫金山英才卡118张,解决其中51名人才子女入学需求。
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研发机构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溧水区持续完善创新奖励激励政策,2021年相继出台了《溧水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实施细则(2021年)》《溧水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试行)》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鼓励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联合高校院所,针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研发。2021年,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中盛铁路配件有限公司各承担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全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2021年出台《溧水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实施细则(2021年)》,支持企业在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智能服务平台悬赏发布技术需求,高校院所、技术团队在线“揭榜”,达成实质性合作的,按照项目实际支付费用的20%给予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100万元。2021年,全区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3项,发布“揭榜挂帅”项目3个,区级配套300万元。
支持鼓励区内企业承接高校院所先进科技成果,实现成果到产品的转化,支持企业聚焦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企业等重点领域技术需求,加快技术吸纳,与高校院所签订技术合同。2021年全区技术合同登记额达14.1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科技人才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搭建校企合作对接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移,帮助本土企业转型升级。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关心,诚挚地欢迎你们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并对我们的工作予以监督。
承办单位:南京市溧水区科学技术局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