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黄平平、徐文祥、葛丽、赵青毅、夏阳、陆银宝委员:
现将你们在区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14号关于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提案办理答复如下。
近年来,溧水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全力抓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成功创成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省级数字乡村试点。2020-2022年,我区连续三年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列第一等次。2023年,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各级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溧水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扎实推进,久久为功,不断巩固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态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溧水新篇章。
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狠抓稳产保供。坚持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确保耕地“应种尽种、种足种满”,全区夏粮面积13.59万亩,单产334.07公斤,总产4.54万吨,实现“三增”,其中:小麦12.99万亩,总产4.43万吨。夏种全面收官,完成水稻种植面积25.96万亩。累计播种蔬菜9.9万亩,蔬菜总产量22.3万吨,设施蔬菜播种面积4.8万亩;生猪存栏5.34万头,出栏3.44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394头,将确保完成市下达18.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和2000头能繁母猪存栏任务。
二是突出主体培育。聚焦3+2产业链,推动经营主体集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能级、增强产业竞争力。上半年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全区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111家。推荐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3家。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全区新增绿色食品企业5家,正在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三是着力招商引资。全区上半年完成农业正式签约项目8个,涉及总投资13.216亿元。上报2023年度农业农村重大项目60个,其中新建项目52个,项目总投资87.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2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3.2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67.9%,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四是助推“三产”融合。以南京国家农高区为展示重点,积极申报承办第十九届南京农业嘉年华,同时申报承办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主会场活动,目前第十九届南京农业嘉年华已基本确定由我区承办,白马镇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介上报的春季赏梅花采草莓休闲游精品路线受农业农村部专题推广。举办2023年南京溧水草莓节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溧水草莓区域品牌价值。截至5月,全区休闲农业累计接待游客人次达221.2万,实现综合收入4.47亿元。
二、强化农业高科技引领
一是全域推进农高区建设。加快南林大溧水校区、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南农大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推动农高区向“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裂变成长。开展晶桥、石湫、永阳、柘塘4个区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督促东屏、和凤2个市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加快落地落实,继续推动傅家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国家级示范园。
二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长三角种业发展联盟作用,推动南京国家农高区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制定支持种业发展奖励政策(试行)办法。江苏省草莓首席专家赵密珍领衔的芃泰草莓种业创新中心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正在组织申报南京市品种选育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项目。聚焦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两大行动”,加快发展蔬菜园艺生产全程机械化,到今年底,全区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预计达73.2%,已成功创建省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全区76家主体拟建设的140个冷库中已有117个建设完成,已建成库容4.04万立方米,溧水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信息化平台正在加紧建设中。
三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做好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工作,立项建设科技先行县项目7个,积极联系省农科院与镇街对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科技示范项目4个、入库农业科技产学研项目2个、拟建园区智慧农业展示中心1处。组织江苏芃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丰码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2023年度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揭榜挂帅”专项。
四是打造人才集聚平台。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智库参谋、桥梁纽带、科技服务、以才引才”作用,谋划组建现代农业科技镇长团,打造溧水乡村振兴专家“智囊团”,为溧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赋能添翼。用好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总店平台,成功举办江苏省(南京)农业科技成果推介暨新成果新技术培训(智慧农业技术和农业低碳技术领域)、检验检测需求对接沙龙与技术培训会和智慧农业项目路演活动。
三、推进乡村高标准建设
一是做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42个村已经完成规划编制,完成率达50%,全区村庄规划编制数量和批复率均位于南京市首位,适时调整镇村布局规划。高质量、片区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创建红色李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今年计划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以上,目前,永阳街道刘家边村已接受省级考评验收。做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今年计划创建40个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争创1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街道、6个以上示范村。
二是做优人居环境。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不断健全村庄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巩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成果,出台《溧水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方案》,对城乡接合部、“四沿”“五旁”垃圾专项整治,推进环卫精细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保持在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常运维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保持100%、设施正常运行率不低于90%;加强农村户厕信息录入和农村户厕动态排查,坚决杜绝旱厕,逐步加强农村公厕管养水平。大力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已完成31.18km生态河道建设,占年度任务的84%。以红黑榜形式对2次区级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三是提高文明水平。深入挖掘区内典型,积极参与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评选活动。发动组织和引导广大妇女家庭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全年争创美丽庭院示范户400户。在全区开展“传承爱卫新风欢度健康佳节”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系列主题宣传活动2场。倡导养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的文明新观念,“石湫街道治理高额彩礼”“晶桥镇打造一村一会”入选2022年度全省移风易俗优秀案例。
四、创造农民高品质生活
一是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全区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0.3元,增量666.8元,同比增长5.1%,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增幅居全市第一。充分发挥互联网、融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创新形成线下招聘、线上推送、直播带岗“三位一体”的招聘模式,开展“送岗大篷车下乡”、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春季直播带岗等系列活动,打造洪蓝“零工驿站”和龙山社区等4个社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举办招聘会71场次,发布岗位信息8056个。面向企业职工、新生代农民工、困难群体、禁捕退捕渔民等城乡劳动者,有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岗位、岗前、“项目制”等职工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发放富民创业贷款6595万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55人次,企业职工培训662人次。
二是着力壮大集体经济。聚焦白马镇、晶桥镇两个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片区以及和凤镇、白马镇石头寨村等乡村振兴重点镇、重点村,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帮促地区自身“造血”能力。全面加强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出台《溧水区关于加强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办法》,切实做好运营管护、收益分配、资产处置、风险防控等工作。充分发挥50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效用,推动晶桥都市田园乡村振兴项目创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出台《溧水区关于促进新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督促各镇街开展2022年度股份分红,2022年度我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福利分红总额9736.78万元,人均福利分红268.15元,较上年增长15.15%。
三是着力激活改革动能。规范有序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把“一事一议”等涉农项目纳入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招标。今年以来,全区已完成农村产权交易45笔,交易金额1500多万元,其中“一事一议”项目7笔、金额200多万元,晶桥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返乡创业人员等主体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在晶桥镇试点开展“宅基地线上审批和闲置住宅线上流转试验任务”两项省级试点,目前试点改革方案已拟定。继续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截至目前,全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交12宗,用地面积164.25亩,出让总价1.116亿元;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形成的建新指标,优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目前已保障阡陌花开62.33亩农转用需求。
五、促进城乡高水平融合
一是基础设施更便捷。加快农路建设向进村入户延伸,目前已开工村组道路16公里,完成村组道路建设11.5公里,完成投资2557万元。深化“交邮快”融合改革,和凤镇毛公铺社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成“交邮快供”融合改革示范点;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制定“交邮快”公交线路开通方案;依托石湫公交首末站增设物流功能,建成石湫交邮融合客运站;区级快递物流园规划建设项目已完成初步选址。
二是公共服务更普惠。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提升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质量,白马中学、白马中心小学分别纳入市二十九中初中部和市五老村小学进行集团化管理,南外仙林溧水学校预计于9月份建成使用。实施学前教育提升行动,制订发布《南京市溧水区“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首批参与“市百所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幼儿园已遴选上报,2023年,农村园拟创建省优质园2所,通过省优复审4所,农村幼儿在省市优质园就读比例保持100%。健全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完成2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15个乡村互助睦邻点的选点工作,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和内部设施改造。
三是基层治理更暖心。健全党群服务中心“五常两聚”机制,全面夯实建强乡村振兴基层“战斗堡垒”。扎实推进农村地区“雪亮工程”建设,通过“区级视频联网共享平台”,打破各部门“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制定印发《人人都是“平安溧量”质效提升行动方案》,做好反电诈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抓实重点人群教育管理、刑释衔接和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全区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周一至周五每天免费开放8个小时,组织开展群众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60余场,每个村(社区)已开展庙会、戏曲演出、讲座等民俗和文化活动4次。
此外,关于黄平平委员和王栋委员提出的“调动村两委干部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统筹农业补助资金、政策项目、试点任务等多方面资源”“规范村级领办合作社的管理方式与财务制度”等建议,今年我区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资源要素统筹整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溧委办发〔2023〕9号)《关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溧委办发〔2023〕13号)两个文件,明确提出“各镇街要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抓好贯彻落实。”“建立绩效报酬挂钩机制,对集体收入增长成效明显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从当年集体收入增量中安排一定比例奖励经营管理人员。”“加强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不断完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打破条块管理分割、资金资源使用分散的局面,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形成工作合力,实现资源整合协同高效。”,后续区农业农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文件要求,抓好落实推进。
关于徐文祥委员和葛丽委员提出的“增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的建议,近年来,我区始终致力高质量、片区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创建红色李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今年计划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以上,目前,永阳街道刘家边村已接受省级考评验收。今年计划继续创建40个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美丽乡村373个。目前已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白马镇石头寨村、晶桥镇水晶村、洪蓝镇傅家边村、东屏街道长乐社区);一方面鼓励经营主体结合自身主营业务,围绕“农业+”拓展休闲观光功能,培育了秦淮梅园、红色李巷、傅家边、郭兴庄园、玫瑰园、梦华苑等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全区现有省级创意主题农园6个,梦华苑和玫瑰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园区。另一方面通过持续举办草莓节、玫瑰节、农民丰收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提升我区休闲农业品牌影响力,春季到溧水赏梅采莓已是南京最响的春季休闲旅游品牌。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551万人次,综合收入27.55亿元;今年,全区休闲农业累计接待游客人次达221.2万,实现综合收入4.47亿元。第十九届南京农业嘉年华已基本确定由我区承办。
关于赵青毅委员和夏阳委员分别提出的“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实体经济”方面的建议,前述综合答复中已经涵盖,此处不再补充。
关于陆银宝委员提出的“进一步发挥区内高校资源优势”方面的建议,区教育局已经拟定了《溧水区政府与在溧高校建立战略联盟工作方案》,明确了推进在溧高校与地方党建共建共享、加强对在溧高校的支持服务、促进在溧高校科研成果地方转化、开展在溧高校与地方教育合作办学、加强在溧高校与地方教育队伍建设、推动在溧高校之间加强交流合作6大重点任务,拟计划成立在溧高校联盟理事会,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深入领会各级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市委“三农”工作文件各项重点举措,重点围绕今年我区农业农村十项重点任务,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全力推动我区农业农村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再次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承办单位:南京市溧水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