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方力委员、民主监督五组:
现将你们在区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04号“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区乡村文化振兴的提案”及“关于振兴乡村文化建设的提案”1项并案,办理答复如下。
关于戴方力委员提出的“深挖内涵,打造一村一品”方面的建议。近年来,溧水区始终注重发掘村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本底,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是农产品加工不断做“精”,以创建国际农产品加工区和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区为契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加工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产品深加工及冷链仓储等设施设备,培育出中亮黑莓蓝莓汁、黄教授烧鸡、龙力佳青梅酒、青梅精等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精深加工农产品。二是休闲农业不断做“活”,一方面鼓励经营主体结合自身主营业务,围绕“农业+”拓展休闲观光功能,培育了秦淮梅园、红色李巷、傅家边、郭兴庄园、玫瑰园、梦华苑等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全区现有省级创意主题农园6个,梦华苑和玫瑰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园区。另一方面通过持续举办草莓节、玫瑰节、蓝莓节、农民丰收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提升我区休闲农业品牌影响力,春季到溧水赏梅采莓已是南京最响的春季休闲旅游品牌。截至5月,全区休闲农业累计接待游客人次达221.2万,实现综合收入4.47亿元。三是农村电商不断做“大”,推进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知名网络平台开设网店进行网络销售。2022年,全区网上营销主体数347个,开展网上销售网店数439个,网上营销销售总额10.22亿元。白马镇石头寨村、晶桥镇水晶村、洪蓝镇傅家边村、东屏街道长乐社区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村。
关于民主监督五组提出的“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调动村民们参与到文化振兴发展中”等意见,今年我区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溧水基层党建“示范引领”2023年计划,发放《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推动“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规范落实。开展镇街党(工)委“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完善区委常委带头联系基层党支部工作机制,建立支部向党(工)委述职、党(工)委考核支部制度。按照留任一批、调整一批、补充一批的原则,持续选派90后科级干部担任驻村(涉农社区)第一书记。按照村社党组织书记“区街共管”原则,对部分村社党组织书记人选进行考察,建强用好“头雁”队伍。开展村社班子集中分析,组织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苏州先进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开展专题培训。加强村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每个村社动态储备2名以上35岁以下后备干部,完善“导师帮带制”,对274名后备干部持续开展“导师帮带”。
制定印发了《溧水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溧委办发〔2023〕10号),全面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42个村已经完成规划编制,完成率达50%,全区村庄规划编制数量和批复率均位于南京市首位,适时调整镇村布局规划。高质量、片区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创建红色李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今年计划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以上,目前,永阳街道刘家边村已接受省级考评验收。做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今年计划创建40个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争创1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街道、6个以上示范村。加快农路建设向进村入户延伸,目前已开工村组道路16公里,完成村组道路建设11.5公里,完成投资2557万元。深化“交邮快”融合改革,和凤镇毛公铺社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成“交邮快供”融合改革示范点;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制定“交邮快”公交线路开通方案;依托石湫公交首末站增设物流功能,建成石湫交邮融合客运站;区级快递物流园规划建设项目已完成初步选址。
深入挖掘乡村特有的文明新风资源,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功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15个,全区文明村占比达88%,评选区级文明家庭1100户,1户被授予省级“五好文明家庭”,石头寨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常态长效整治农村封建迷信、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不良习俗,在全区范围内全面部署道德评议会工作,制定评议会章程、制度、组织架构,全年开展道德评议会不少于2次。推动各镇街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石湫街道治理高额彩礼”“晶桥镇打造一村一会”入选2022年度全省移风易俗优秀案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今年每个村(社区)已开展庙会、戏曲演出、讲座等民俗和文化活动4次。全区所有村(社区)基本实现镇街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运动场全覆盖、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和健身设施全覆盖。今年重点将推进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计划更新健身路径42套、更新篮球架20副,目前已启动招标程序;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群众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60余场。
今年,我局正在积极申报第十九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目前方案已报送至市委市政府,基本确定由我区举办。上半年,已举办草莓节、玫瑰节、百花节等农事节庆活动,预计全区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320人次。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发挥乡村振兴牵头部门作用,督促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做好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全力推动我区新时代“三农”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再次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承办单位:南京市溧水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21日
戴方力、邰振华委员:
各位委员好!现将你们在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第104号“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区乡村文化振兴的提案”、“关于振兴乡村文化建设的提案”(并案:流水号132)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溧水区以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发展,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完善阵地网络,提升服务效能,增强管理水平,强化队伍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发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我区8个镇(街)均建有市级示范文化站、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少儿图书室各1个;2016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在全区112个村(社区)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并通过市级验收;截至2020年,投入资金224万元,共鼓励扶持乡村大戏台建设28座。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均实现免费开放,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过千场,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的良好文化氛围,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逐年攀升。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布局,完善阵地网络。一是积极推动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层村(社区)是文化阵地的前沿,自2016-2018年期间,我区按省定“八个一”标准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并对建设完成的村(社)一次性补助8万元,截至2018年底,完成全区112个村(社)全覆盖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二是打造“不打烊”的图书馆。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全区各镇街,根据人群分布和阅读需求等情况,先后打造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12个,于2019年底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全覆盖。三是扶持建设乡村大戏台。结合基层群众爱看戏的文化需求,我区因势利导,积极鼓励扶持乡村大戏台建设,对建设完成的戏台一次性补助8万元,截至2020年底,先后共扶持打造乡村大戏台28座。四是合理布局少儿图书室。少儿图书室建设作为南京市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为切实发挥少儿图书室的建设意义,我区经意见征求、实地调研后,根据全区区划、人群集聚、资源分布等因素,按市局标准扎实推进,共建设少儿图书室8个。
(二)丰富供给,满足群众需要。一是做优文化下乡品牌。为充分发挥品牌文化活动的示范性、引领性作用,我区从活动供给侧着手,多年来,围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等主题,每年开展送戏曲进农村16场以上、送图书进乡村近2万册。二是做响溧水民俗文化节。凸显在地民间民俗文化,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愁在你我身边流淌。我区每年组织基层龙灯、马灯、舞龙舞狮、划旱船等民俗队伍进行展演展示,先后举办了6届溧水民俗文化节,将民俗文化活态传承。三是做好主题活动。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及重大节庆主题,通过演出、展览、讲座等不同形式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广场舞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全区每年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场。四是打造在地文艺精品。深挖在地资源,文艺的形式打造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讲述溧水人文,《石臼渔歌》《抗日交通员》《永远的记忆》等优秀文艺作品,有效彰显了溧水文化。
(三)搭建平台,提升队伍能力。一是为文艺团队发展搭建平台。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中,文艺团队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积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我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基层团队搭建平台,让民间的文艺爱好者和文艺骨干走上舞台,展示才华。二是加大文艺团队扶持力度。为促进文艺团队健康蓬勃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我区联合区财政印发了《溧水区文艺团队扶持奖励办法》,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民营文艺团队创作、排练、公益演出和参与官方赛事奖励。三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我区以图书馆、文化馆公益培训为依托,对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阅读活动组织与推广、演出活动组织与策划、以及舞蹈、器乐、绘画、书法等门类的公益培训,同时积极借助区文联、融媒体力量,开展各类演讲、非遗传承等门类的培训展示活动,切实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能力与水平。
三、下步打算
(一)加大基层设施支持力度。面对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特征,我们将切实优化文化阵地布局、强化数字服务、融合增设符合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的服务项目,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和服务支撑。
(二)加大精品文艺下沉力度。伴随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群众的文艺审美也在逐年攀升,我们将加大精品文艺演出、讲座等下沉基层频次和数量,为基层文艺骨干提供更多观摩学习的机会。
(三)加大文艺人才辅导力度。针对基层文艺人才专业化程度不高、文艺创作短板等,我们将多举办不同门类的培训辅导活动,提升基层文艺队伍的文化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和文艺创作水平,努力打造群众身边“不带走”的文化队伍。
再次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承办单位:南京市溧水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