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 对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063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发布时间:2023-11-28 16:29  来源: 南京市溧水区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  加载中......

    陈卫卫委员:

    现将您在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63号关于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的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市、区两级高度重视垃圾分类,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也十分关注。我区按照市级要求,不断对照工作标准,加大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在全区204个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亭(房)建设,410个收集点已全部建成并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小区强制分类实现全覆盖;在全区81个行政村、898个自然村开展了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在全区688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餐饮等企业开展了垃圾分类,不断规范单位分类行为。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我区也逐步探索垃圾分类的收运和处置工作,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分类收运和处置体系。全区生活垃圾做到分类收运,混装混运现象基本消除;所有生活垃圾按四分类要求(可回收物、餐厨及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垃圾分类处置形成闭环。2020年,溧水区被住建部评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

    二、委员提出的相关建议及落实情况

    (一)关于“编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等问题

    落实情况:近年来,先后委托上海环境院编制了《南京市溧水区餐厨厨余十三五专项规划(2017-2030)》,出台了《溧水区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实施方案》、《溧水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先行先试项目实施方案》、《溧水区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设施提升改造实施方案》、《溧水区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建立省级达标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民主协商机制的通知》、《关于建立垃圾分类工作四级联动机制的通知》等各项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下一步将根据垃圾分类工作实际,不断充实和完善各项制度,抓好工作落实。

    (二)关于“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养成分类习惯”等问题

    落实情况:一是加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开展课堂微宣讲、社区微宣传、桶边微指导和上门微行动,积极发动群众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50场,参与人数2000余人。二是开展跟着垃圾‘趣’旅行活动,组织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实地观摩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清运、可回收物分拣打包、餐厨(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其他垃圾焚烧处理等流程、近距离接触垃圾闭环处置的全过程,感受垃圾分类的意义。今年以来共开展3场,参与人数达150人。三是将直播、宣讲活动开到知名民宿、酒店、工业企业、红色李巷等地,从分类场所等不同场景的空间变化上展现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性,从新旧陈列、分类成效进步的时间对比上显露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性。四是开展小手拉大手,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五是节假日期间,区垃分办要求各街镇按照市局要求,在有条件的小区、单位通过LED显示屏等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加大宣传力度。

    (三)关于“加强管理与惩戒”、“发挥现有设施作用”等问题

    落实情况:一是开展“四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目前,我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确桶、净桶、规桶、贴桶”专项行动。根据开发区、各街镇上报,区级抽查核定,全区209个小区,472个收集点,确桶、净桶、贴桶完成比例100%;其中,84个小区,221个收集点完成规桶,清理“混用桶、收集点外放桶”比例达40%以上,目前已完成100%。市级检查反馈,我区“四整治四提升”完成较好,尤其是收集点环境卫生保持较好。二是开展生活垃圾混收混运专项检查。4月以来,根据市级要求,我区成立专项工作组,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完善工作计划,组织开发区、各街镇建立专项检查队伍,对中转站和收集点开展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反馈,限期整改到位。下步将形成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效,防止回潮反复。三是压实物业责任。联合房产等部门,进一步督促物业落实主体责任,在非投放时间段加强巡查,及时制止居民乱投放的行为,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督促物业加强对门店垃圾的管理,及时发现制止门店垃圾进入小区,城管执法中队配合物业加强执法监管。四是加强现场管理。区、街镇、社区三级均成立工作专班,及时协调处理问题矛盾,减少负面舆情;区城管局加强对小区的现场检查考核,组织第三方每月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考核,结果纳入当月通报并与奖补资金挂钩,奖优罚劣。五是加大执法力度。推进城管进小区,开展柔性执法,以批评教育为主;对屡教不改的,加大处罚力度。今年以来,全区垃圾分类立案案件共378件,总罚款金额63300元。其中个人263件,处罚金额38700元。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800余份,上门宣传1000余次。

    (四)关于“做好终端处理”问题

    落实情况:一是大力开展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全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建成洪蓝、白马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各12吨/日)、东屏街道餐厨垃圾处理站(5吨/日)、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50吨/日)、开发区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16吨/日)、和凤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6吨/日)处理全区的餐厨(厨余)垃圾。目前,我区餐厨(厨余)处理能力达100吨/日,其中餐厨废弃物50吨/日,厨余50吨/日。并充分结合餐厨垃圾的成分进行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运用厌氧发酵工艺,产生的毛油和沼气进行资源化利用。厨余垃圾运用高温好氧工艺,产生的有机肥进行资源化利用。建成南京市溧水区嘉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占地56亩,年处置能力30万立方米,年产各类成品水泥砖8400万块。二是配足收运车辆。目前,全区已按要求配备喷涂垃圾分类标识车辆76辆,建立收运专线76条。按照便于集中收运的原则,将898个自然村全部纳入收运体系。同时,不断强化收运管理,所有收运车辆由街道统一管理、统一调度,采取“定时定点定线”公交化收运方式,做到运行轨迹可查、垃圾来源可溯。三是实现闭环处理。目前,农村可回收物运送至资源回收站进行处理,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送至区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处理,有机垃圾送至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处理,餐厨垃圾送至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处理,其他垃圾送至焚烧厂处理,实现垃圾分类的闭环模式。

    (五)关于“可降解袋发放使用”的问题

    落实情况:截止今年5月,全区累计使用可降解袋9.802万卷,金额125.86万元,覆盖169个小区(不含开发区),近10余万户居民。通过可降解袋发放,垃圾分类的氛围得到增强,分类质量得到提升,工作推动进一步提速。但由于可降解袋的生产、使用存在成本高、向外推广难、贮存期限短等问题,持续生产、发放可降解袋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我局正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区委主要领导正就此事开展工作调研,力争落实经费保障、实施技术改良、加大推广力度,不断推动可降解袋发放工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小区现场管理。进一步压实物业责任,落实物业服务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小区亭房现场管理;推进督导员与物业员“两员融合”后业务能力培训,做好一线管理,提升居民的参与率和准确率;扎实开展省级达标小区创建,以创建带动小区软件和硬件实现双提升;继续开展小区除差,对已除差小区“回头看”,对不合格小区进行降级,切实弥补小区管理上的短板弱项。

    (二)加强宣传引导。拓宽宣传渠道,通过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媒介作用,全天候、立体式做好垃圾分类公益宣传;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到各镇(街)、村(社)演出,提高群众的参与兴趣,扩大宣传面;继续开展“跟着垃圾‘趣’旅行”活动,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行风监督员、市民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加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开展课堂微宣讲、社区微宣传、桶边微指导和上门微行动,积极发动群众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三)加强执法保障。推进城管进小区,加强执法巡查,加大对物业的通报和处罚力度。通过树立负面典型,督促物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重点对小区零散桶未撤除、垃圾乱投乱放等现象进行执法检查,提高监管执法实效。对餐饮企业私设垃圾桶等行为,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加大整治力度,与餐饮企业签订收运协议。对屡教不改的,开展上门执法。

    (四)加强检查考核。区垃分办安排专人每月对各街镇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现场考核,重点针对小区管理、农村垃圾分类、场站运行等工作内容,考核情况每月通报排名;对市级通报未及时整改到位、未及时处理造成舆情的加倍扣分;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街镇也加大检查力度,做好本行业和区域内的垃圾分类,确保全年目标任务扎实推进。

    承办单位:南京市溧水区城市管理局

    2023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