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委员:
现将您在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44号“关于疫情之下制造业稳步发展的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1.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础。推动运营商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骨干网络、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重大电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移动通信基站覆盖密度,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到2022年底,光纤宽带覆盖率100%,4G基站密度每平方公里超0.94个;建设开通5G基站242个,累计1774个,实现5G与各类垂直行业的融合,南京国家农高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和永阳、石湫、和凤等各工业集中区以及城区主干道全覆盖。
2.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全域转型。倾力引进落户溧水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名企——南京点链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欣旺达、正锐电力、罗奇泰克等30家企业,逐步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业务流程端到端在线贯通,产品与生命全周期管理、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以开发区为主阵地,各镇街为重要载体,不断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高端化、示范化、普及化。艾欧史密斯自建企业级平台通过省级验收,西普水泥行业级平台延伸到湖南、云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柬埔寨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亿友、凯泉等企业也在积极开发自身平台。
3.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促升级。一是制定行动方案。2022年5月,制定出台《溧水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围绕标杆创建、企业上云、智能制造数据基础能力提升等方向,共梳排上报293个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覆盖242家企业,实际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诊断300家。二是建立服务商资源池。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网络建设、智能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等方向,建立区级服务商资源池,增强本地服务供给能力。2022年我区诊断服务资源池内服务商已纳入9家。三是坚持结果导向,打造典型示范。2022年新增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欣旺达锂离子电芯智能工厂)、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企业2家(罗奇泰克、可兰素)、工业电子商务重点培育平台1家(一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出商城)、两化融合贯标省试点企业5家、省星级上云认定企业23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3家,三星19家)。
4.金融服务扶持企业发展。一是引导金融机构保障信贷投放。截至2023年4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531.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0.52亿元,增长21.46%。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139.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2%。二是深化“溧刻贷”系列服务。推出“兜底贷”、“园区贷”、“创业贷”、“知识贷”等金融产品,为辖区内企业提供全流程综合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兜底贷”累计发放贷款300万元;“溧水园区保”合作银行9家,入库企业757家,1-4月累计担保11.61亿元;2022年成功发行溧水区首单知识产权ABS,助力我区小微企业获得1亿元低成本贷款支持。三是深化金融服务助企降本减负。增强线上金融的服务效能。截至5月末,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南京子平台接入溧水区中小企业10484家,累计发布融资需求5258笔,金额186.77亿元,获得授信4370笔,授信金额154.13亿元,累计融资撮合率82.52%。充分发挥民营转贷作用,截至5月末,溧水区企业享受市级转贷基金累计完成转贷服务617笔,转贷规模21.99亿元(全市排名第二)。四是聚焦难点深化对接。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绿色金融”、“兜底贷”等专场金融服务对接会12场次。
5.搭建“三个平台”促进用工就业。一是搭建企业招工平台,充分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企业招工职能,与前程无忧等知名招聘网站合作,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活动,举办“创响江苏”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安家溧业未来可期”网络直播带岗活动等各类招聘活动共计83场次,累计为企业免费发布招聘信息8388条。二是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大学生聚溧行动,组织区优质企业赴各类高校、职业院校举办宣讲会、参加校园招聘活动,已组织本川智能、创维电器、金万辰等80余家企业参加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各高校、职业院校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场次。三是搭建劳务合作平台,加强与陕西商南、安徽阜阳、重庆万州等地区的27个劳务基地联系,共享企业招聘信息,今年以来,各劳务基地已向我区正源电器等企业输送务工人员千余人;积极拓展劳动基地,与青海省湟源县、山东省莒县、郯城县三个地区的人社部门对接,新建立劳务基地3个。
6.三级站点打通“最后一米”。一是全力推进溧水人力资源市场北市场建设,有效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和市场化就业,与区人力资源市场南市场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覆盖全区、辐射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目前已在开发区红光路建成使用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溧水区零工市场(北区),满足零工求职意愿以及用工方“即时快招”的用工需求;二是探索建设镇街零工驿站,打造洪蓝街道“零工驿站”示范点,为零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信息、职业技能培训、招工用工登记等全链条服务,让驿站成为零时用工“信息站”“集结站”“加油站”,进一步促进灵活就业、共享用工协同发展,实现用工与务工的供需精准对接,促进就业与产业、就业与民生的良性互动;三是创新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坚持“站点靠着困难群众建,服务跟着实际需求走”的建站原则,充分依托现有人社基层服务平台进行改造改建,优化提升就业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把公共服务和政策红利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目前已在永阳街道龙山、交通路社区,开发区荷花社区,洪蓝街道蒲塘社区试点建设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7.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缓解企业压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发力,为纳税人提供增值税优惠、附加税费优惠、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等政策辅导,对切实推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线上”通过钉钉、腾讯会议方式对税务干部、制造业企业会计进行专题培训。2022年,全年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30.54亿元,其他各类免、缓、降、减税费超13亿元,涵盖各类市场主体超7.5万户次。
感谢您对我区制造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局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承办单位:南京市溧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