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委员:
现将您在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024111号“关于提升现有文化设施使用效能的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我区现有区图书馆、儿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各一座;镇(街道)文化站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2座;乡村大戏台80余座。每年举办区级品牌文化活动100余场,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机构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0场以上,全区已形成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夯实阵地网络,提升群众便捷度
一是加快提升区级场馆。2023年底,区文化馆顺利实现易地搬迁,新馆融合了中山书院部分功能,旧有设施得到优化;儿童图书馆开辟新空间,打造了少儿绘本馆。二是持续健全基层设施。全区已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12座;各镇(街道)全覆盖打造并对外开放少儿图书室8个。三是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区图书馆城市书房、李巷红色文化研学空间等4家机构成功申报省文旅厅打造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无想水镇景区入选首批“文润万家”江苏省文化馆文艺实践基地;红色李巷景区剧场入选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
(二)丰富服务供给,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做优品牌活动。全年开展“幸福溧水——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30场以上、“送戏下乡”演出16场、“明德讲堂”“悦见美溧”“溧绘未来”等阅读活动50场以上、“溧艺学堂”公益培训20场以上,推动城乡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0场以上。二是打造文艺精品。挖掘溧水文化资源,聚焦在地文艺精品创作,黄梅戏《永远的记忆》、锡剧《抗日交通员》荣获首届南京市公共文化“星辰奖”一等奖,黄梅戏《“罢”演风波》入围省第十五届“五星工程奖”。三是深化文旅融合。每年开展非遗进社区、校园、景区等推广活动20余场次,江苏二师院恢复和传承石湫滚龙表演技艺;骆山大龙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红色李巷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三)拓宽服务渠道,提升群众参与度
一是开展数字文化服务。2023年,以“江苏公共文化云”为依托,积极宣传、引导、推广群众注册使用“云平台”,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服务;区文化馆通过网络平台,即时发布广场文化演出、送戏下乡、公益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信息;区图书馆推出微信免押金办证举措,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实现“一部手机自由借阅”。二是推动文艺团队发展。经我局指导申报,溧庆黄梅戏剧团连续3年获市五星级文艺团队称号,获评全市首个民营院团改革创新示范点,挂牌“何云文化名家工作室”;南京苏风锡剧艺术团等5家团队入选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一枝花戏曲部、锣鼓艺术协会荣获第三届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群文团队称号。三是提高文化服务效力。深入开展文化市场“护航”专项行动,持续保持对出版发行领域及文化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保障全区文化旅游市场及新闻出版领域规范稳定,加强对大型户外演出、庙会演出、大篷车演出、残疾人演出和文化娱乐场所监管,坚决取缔违规演出。
三、下步打算
(一)优化阵地服务,提升文化感召力。完善阵地网络,今年将重点对新搬迁的文化馆进行服务提升,在优化空间布局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各类艺术服务;以文化站评估定级为导向,积极完善基层阵地服务门类与质效。坚持免费开放,保障督促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机构常态化免费对外开放,根据节假日放假安排,施行延时、错时开放。打造特色空间,今年联合区税务局、无想水镇、竹上云想等机关企事业单位打造“书香小憩”阅读驿站;悉心指导区儿童图书馆、石山下民俗文化空间等单位发挥好省文旅厅打造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培育对象的引领作用。
(二)强化品牌活动,提升文化引领力。做强现有品牌,优化提升“幸福溧水—群众文化艺术节”“悦见美溧”“明德讲堂”“溧艺学堂”等系列品牌活动内涵,全年开展品牌活动100场。做优新兴品牌,发挥李巷作为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傅家边作为南京春季“村晚”示范点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我区“村晚”文化IP。做大品牌影响,以传统节日为依托,丰富品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开拓传播渠道,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归属感。
(三)深化城乡一体,提升文化凝聚力。促进上下联动,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为纽带,整合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促进优势互补,活动联合,资源下沉,今年将实施“送书下乡”2800册、“送戏下乡”16场以上。壮大文化队伍,发挥我局与区财政联合印发的《溧水区文艺团队扶持奖励办法》激励作用,鼓励引导民间文艺团队健康蓬勃发展。打造文艺精品,深挖溧水资源,紧扣时代脉搏,以市公共文化“星辰奖”、省“五星工程奖”为导向,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
南京市溧水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