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军委员:
现将您在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024104号“关于打造乡村一体化旅游圈的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文旅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持续破题乡村振兴中的文旅供给,聚焦乡村一体化旅游圈打造,努力走出一条“规划是龙头,田园变公园;文化是灵魂,农房变客房;人才是机遇,离乡变返乡;产业是基础,产品变商品;农民是主体,村民变股民;生态是优势,乡景变风景;组织是保障,管理变治理”的新路径。
一、要素供给保障有力。编制《溧水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溧水区“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依托305公里全域旅游综合服务环,深入擘画无想山南(康养旅游)、石臼渔歌(水韵旅游)、秦淮源头(生态旅游)、红色李巷(红色旅游)四大乡村旅游片区,溧水荣膺“全国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严守用地红线、河湖蓝线、生态绿线,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片区村庄用地指标。在全市率先开展“民宿开办一件事”改革创新,协调相关部门完成阡陌花开等一批精品民宿证照办理。指导产业集团结合项目需求及收储村庄现状,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路径,依托十种模式加快盘活“无想院子”项目。
二、资源串联吸引客源。持续做强李巷、石山下等老牌乡村旅游重点村;差异化打造凉篷下、李在凤、吴村桥、芝山等一批特色旅游村落;按梯次推动竹上云想、南菜园、富华果林等一批农业企业进行旅游化提档升级,培育出一批省星级乡村旅游区。将一村一品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做好“山水境、花果园、乡愁地、文艺谷”四篇文章,推进白马农科,石湫影视、诸家渔家、芝山生态、吴村桥农耕等一批乡村特色区域发展,实现“小镇景区化”、“乡村特色化”。聚焦乡村美景、美食、美物,策划出新的“跟着濮存昕”游溧水旅游线路入选全省50条乡村精品线路;春季赏花采莓生态游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线路;“李巷+石山下”入选首批“红色印记+看乡村振兴”庆祝建党百年特色乡村线路。谋划对接溧阳文旅,联动“白马+曹山”区域旅游资源。
三、品牌打造激活市场。创新开展秦淮源头过传统节庆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咪豆音乐节的品牌影响力,辐射更多本地产业,释放音乐文化与旅游经济良性互动的“聚变效应”。以话题挑战赛、设置线下打卡点等具有现代时尚网红气息的方式举办花季、果季溧水系列活动。突出农高区“农文旅”融合主题,提前介入指导,利用“溧水旅游”微信公众号、“一码畅游溧水”小程序等自媒体矩阵提升南京国家农高区蓝莓文化旅游节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宽农旅产品营销渠道。做大做强“无想周末”品牌,推动东庐山、阡陌花开、周园周村、李巷、南朝向日葵等资源打包营销,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时尚气质”和“年轻指数”。探索政务宣传MCN思维,邀请旅游达人、KOL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发声,通过全渠道流量发酵让溧美乡村破壁出圈。
四、产业延伸惠民利民。一是充分发挥村(社)集体作用。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收购、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枯竭资源,白马李巷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李巷N四号院、石头寨李巷民宿入围南京市职工疗休养基地。开创民宿村打造的“溧水模式”,成立运营公司,统筹村域水塘、民房、菜地等资源,通过“入股分红+入职就业”的方式实现农民财政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一产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的组合叠加。二是培育乡村旅游人才。在全市率先成立乡村旅游专家智库,推荐姜庆香等一批国家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及支持项目,挖掘一批乡村旅游优秀讲解员和国家“金牌导游”。三是做精产业融合。推动农业+文旅、水利、体育、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十里梅林、千亩粉黛、高标准农田打造一批乡村网红打卡点,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充分注重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整合,联动旅游景点,编制串联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民宿酒店的历史文化、水果采摘、运动骑行、疗休养、婚纱摄影等个性化旅游线路。
最后,感谢您对我局工作发展的支持和关心,并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承办单位:南京市溧水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