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 对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094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发布时间:2024-11-06 11:25  来源: 溧水区卫健委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周海森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卫生健康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已收悉。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近年来,我区着手从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丰富中医药服务内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您提出的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一是积极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健全体制机制,按照国家、省市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求,履行政府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职责,2023年12月18日至20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一行对我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进行了现场评审。二是着力提升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引领基层中医馆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发展。和凤中心卫生院创成五级中医馆,柘塘为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晶桥、洪蓝、石湫、东屏、白马5家均已创成四级中医馆,所有中医馆至少提供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并提供中药代煎服务,远超《江苏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到2025年,全省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三级、四级、五级中医馆占比分别达50%、30%、20%左右。”建设目标。

    二、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做好区内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加大对现有中青年中医师的培养力度。全区建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南京市名中医专家工作室”1个,“南京市老药工传承工作室”1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6个。2023年底组织遴选出15名“第一批溧水区名中医”,制定出台《溧水区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在辖区建设15个区级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区有6名老中医药专家(其中4名来自省中西医结合医院)、12名青年中医师分别作为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参加第六批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依托区中医院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立中医药培训长效机制,每季度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水平;积极鼓励临床类别医师及其他学科人员学习、研究和应用中医药,区卫健委牵头制定《溧水区西医人员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西学中”)培训方案》,每年组织不少于50名非中医类别医师参加西学中培训。

    三、强化龙头,做强区级。区中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利用现代科技,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骨伤科、脾胃病科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拥有心血管病科、肺病科、脑病科等1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科、妇产科(产科专业)4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为B+,2023年底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目前正在整合各项资源推进三级甲等中医院创建。

    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将中医药内容纳入到疾病预防、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中,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溧水区中医院与南京金牛护理院、南京中建扬子护理院等多家护理院合作,运用中医药方法提供医养结合、社区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柘塘中心卫生院、东屏街道卫生院在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服务中融入中医药方法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起居调养、药膳食疗和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近年来,我区开展了本地区中医药名医名方传承挖掘及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栽培适宜性调查研究,研究成果有溧水中医药历代名家、中医学术流派、溧水名医章次公医案挖掘、溧水民间验方等,调查并鉴定药用植物334种,发现栀子、玫瑰、凌霄花等12余种常用药材在本地有不同规模栽种。依托区中医院组建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通过巡回讲演的方式,弘扬中医国粹,惠及百姓健康。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组织义诊咨询、科普巡讲等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与区教育局联合制定了《溧水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岐黄校园行”。

    近年来,我区中医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我们在基层中医药统筹协调发展、中医名科名医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

    一是统筹完善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在中医药体系与能力建设、传承与文化传播、创新与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中医药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倾斜政策,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是推进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区中医院提档升级,加强“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名药,于“十四五”末创成优势特色明显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5年,全区8家卫生院力争建成3-4家五级中医馆,大力推进中医阁建设。

    三是以高质量人才队伍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支持区中医院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加强中医药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中医药师承,坚持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定期开展区级名中医评选,建立中医药人才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培养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恳请批评指正。同时也真诚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南京市溧水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28日